惠蓀林場戶外教育交通探勘之路 /許彩梁 107.10.21
人生中有許多經驗是要用時間摸索換來急不得的,這不是功利思維的浪費時間,也不是教科書化約的公式。我們在時間流轉中不斷與外界事物的互動,不斷的融入真實的世界,在台灣,我們用生命學習使自己成為台灣文化的一員。
經過一次的討論,確定了去惠蓀戶外教育活動的交通規劃、分組、探討主題之後,還有許多準備工作等著這群懵懵懂懂的孩子們。今天要進行的是從台中到埔里的客運搭乘地點和情報的相關蒐集,或許您會覺得奇怪,孩子們不是「上網」查詢了客運公司時刻表,也規劃了集合時間和地點,這件事情看似規劃縝密,為何還要到現場探勘呢?這答案在大夥兒從太平搭乘288豐原客運,在干城站下車之後,自便顯現。
傻孩子 你們以為下車就有「南投客運」 自己找一找 |
公車經過後火車站,車上有同學冒出一句話:「台中家商下一站就是干城站」,這時小玉回了:「不是啦!要過火車站之後才是。」這不是因為她來過干城站,而是手機上的APP幫助她知道未來站牌的順序;下了車,一行7位同學才知道要尋覓的南投客運站並非在下車處,突然間茫茫然不知所措,只好圍繞著站牌旁邊,東瞧瞧、西瞧瞧的,因為「事情不是想像中的那麼簡單」,南投客運不會剛好就在身旁,孩子必須從空間的無限資訊中,選擇並抽離出需要的情報。
在他們像無頭蒼蠅在下車處打轉的時候,我拋出一句話「如果你們10分鐘之內沒找到下一個目標,到時候車子就跑掉了」(因為,前一次討論時,他們說要7點在干城集合,然後搭乘7點10分的南投客運前往埔里)。這時,他們全體緊張得張大眼睛東瞧瞧、西看看,有人看到對向車道有南投客運的車子行進,上頭寫著往「溪頭」,於是大夥兒眼睛往對面搜尋,然後,一位同學提高音量說:「我看到南投客運了!」他指著斜對面的方向,高興的帶著大夥兒往那方向瞧過去,一行人興奮得走過馬路到了南投客運的車站。
原來在斜對面 我們過去了解一下吧 |
「請問你們要去哪裡呢?」一位穿著工作背心的年輕人(被他們稱為:哥哥)瞧了這群小孩子問著。「我們…我們…改天要去埔里,今天先來看一下路線。」這位哥哥似乎懂了這群孩子來的用意,說「有任何問題可以問我」,然後急忙走出去,站在一台公車旁大聲喊著「啥悶雷客,來…」(原來是日月潭,他看到有外國人所以用英文喊著)。另一頭,這群孩子努力在站內閱讀時刻表、價格等資訊,他們在工作區前嘰哩呱啦討論一會兒。這時,櫃檯小姐說「你們不要檔在這個地方喔!」那哥哥走回來工作區,很客氣的說「沒關係,沒關係,你們還有什麼問題呢?」竑宇:「哥哥,請問這裡到埔里要多久?」「行車時間大約50分鐘,如果交通順暢的話。」「哥哥,請問半票和全票價格多少?」「半票71元,悠遊卡打95折,超過12歲要買全票……」哥哥很有耐心一一回答孩子的問題,然後又走出門口招呼其他客人。
右側的哥哥 認真敬業的態度正是台灣文化的展現 |
這群孩子坐在站內的等候區討論著去惠蓀當天的班次、集合地點等事情。我看到孩子在良性互動的服務下學習著,他們無形當中感受了台灣的熱情文化,我想,未來他們也將傳承這股樂於助人的文化,無論工作崗位、服務區位在哪裡。經過20幾分鐘在候車間的理解討論後,我若無其事的說:「如果確認好了就告訴我,我們要去綠川……」,他們似乎商量好,並確認要搭乘的班次和集合時間,之後,跟哥哥道謝離開了南投客運候車站。
往綠川的途中,我們看到了「總達客運」也有「埔里」二個字,我說你們想不想多蒐集一些備用的資訊,或許總達客運也可以去埔里,你們自己去問問看吧。他們有了剛剛的經驗之後,快速趨步前往櫃檯,欣鈺學姊大方的問:「阿姨,我們以後要去埔里,今天來了解一下搭車的情形。」這位阿姨似乎很清楚這群孩子正在做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笑容滿面的回答孩子們的每一個問題,孩子也很滿意的搜集到相關的情報,之後大家說:「謝謝阿姨」,那位阿姨用神祕的笑容回應他們(我理解到她心裡面在說:加油,祝旅途順利喔!)。
台灣最美麗的風景是「人」 未來的你們也即將入這風景 |
回想我小時候因為越區就讀的緣故,每天必須騎10分鐘的腳踏車到公車站,然後搭35分鐘的公車到台中火車站,再步行20分鐘才能到學校的遙遠上學路途,這時間上的花費看似浪費,卻讓我養成隨遇而安、隨機應變的個性與能力。我相信,孩子們為了去惠蓀林場,先前做的交通的勘查與探究主題的規劃,乃至於後端的報告與分享,絕對是值得花時間去學習的歷程。特別是,這段歷程有太多的「老師」用不同的身份指導你、太多隨緣的貴人會協助你,這些在台灣的時空下所有的境遇,都可說是台灣文化,我們不僅在形塑未來傳承台灣文化的孩子,更在形塑一個具備獨立自主的學習者,與具備自由心靈的存在體。
戶外教育模式~自主規劃交通與探究主題
1.戶外教育有許多的模式,由學生自主規劃交通和探究的內容,可以讓孩子朝向團隊、主動、獨立、自主等方向前進。
2.在台灣要從事這面向的旅程條件是非常好的,因為台灣人很善良、台灣的治安很好,處處都可以獲得支援和協助。
3.孩子剛開始從事這類型的戶外教育會很不習慣,因為他們習慣「被」帶著走,就像籠子裡的鳥關久了,鳥籠打開了鳥還是寧願留在籠子裡。被禁錮的靈魂要一步步引領他們,讓他們有自信、有安全感,加上不斷的提供練習的機會,這靈魂遲早會開竅。
4.以惠蓀戶外教育活動為例:老師進行陪力的工作,指導同學「如何找到主題」、「如何蒐集資料」、「如何撰寫報告」等;交通方面在書面模擬規劃之後,先到車站考察確認一番,並在家長或老師的「跟隨」下搭車前往目的地。如此重複幾次孩子可以自主掌握得非常好。
5.或許有人認為這些事情長大後就會學習了,但這並不是「贏在起跑點」的概念。這教育的念是要讓孩子的身心靈獲得自由,讓他用自由的身心探索世界,越早啟蒙孩子的人生越寬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