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27日 星期三

壯遊玉山體能系列~腳踏車‧大肚溪古港口探尋


壯遊玉山體能系列~腳踏車‧大肚溪古港口探尋
                                                                                             /許彩梁  106.12.10

這是壯遊玉山的體能儲備訓練,也是認識台灣先民開墾足跡之旅。
一排34台腳踏車的行伍,就像一條超級長的龍,要如何掌握是必須小心翼翼的事情,因為頭一轉身或停下來,整條龍似乎就會糾結成一團;這條長龍時而被紅燈阻擋、或因小龍體力不支而「卡關」,經常化身為數條小蛇,但,不久後又合而為一,這是今天我們鐵馬大肚溪行的空拍影像報導。

壯遊玉山系列~馬崙山‧真正的挑戰才開始


壯遊玉山系列~馬崙山‧真正的挑戰才開始      /許彩梁 106.12.01-02

        如果你現在問孩子們要不要去爬玉山,我想,他們多半會敬謝不敏,因為,人在剛經歷一番辛苦的旅程之後,下意識的會避免經歷同樣難受的感覺。但是,如果把登玉山當成是身為台灣人必要的經驗,那麼你會告訴自己,這趟路並非喜歡或不喜歡的選擇,而是把握機緣的必要,而且,沒有第二種抉擇。

壯遊綠島系列~綠島‧我們又更近了


壯遊綠島系列~綠島‧我們又更近了  /許彩梁     106.11.25

    今天是壯遊綠島的第2次義賣藍染活動,因為上一次發現葫蘆墩文化中心會場的人潮並不多,因此,我們將人力分為兩組,一組由賴老師協助在水源地基金會製作30條魔術圍巾(謝謝葉會長繼續支持),另一組仍由我帶領到文化中心義賣藍染。

壯遊玉山系列活動~馬那邦山之美


壯遊玉山系列活動~馬那邦山之美    /許彩梁 106.11.18

~只有實際的觸摸,你才會知道被咬人狗咬到的感覺是刺痛,咬人貓的則是有如觸電的麻;同樣的,以下的文字無法表達所有的感受,我想,只有自己走一趟才能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經驗。

壯遊系列~素養導向的實驗教育


壯遊系列~素養導向的實驗教育    /許彩梁  106.11.16

    ~經過一連串為完成壯遊綠島的行前準備之後,我心中湧起一種想法:那就是,我們的課程與教學的目標除了設定在「知識、態度與技能」的學習之外,如果能有「實踐與力行」的行動表現,那不正符合12年國教「素養導向」的教育嗎。

壯遊說明會~東汴國小106學年度壯遊系列說明


壯遊說明會~東汴國小106學年度壯遊系列說明
                                              /許彩梁  106.10.28

前言:經過一次壯遊澎湖的運作模式之後,對於新的學年我有了更多「壯遊」的想法,於是在九月份的家長說明會中,我很清楚的跟家長和同學們說明壯遊的意義、壯遊的操作原則、壯遊的方向等等。說明會之後,我對於自己在壯遊面向的戶外教育作了一番的心情整理……

2019年2月26日 星期二

無關戶外‧是給孩子們的勵志文~兼談讀書的方法


            無關戶外‧是給孩子們的勵志文~兼談讀書的方法   
                                                                                        /許彩梁  106.10.20

~我珍惜人生中國四班的這段機緣,因為這是我人生的轉捩點,讓我走向不一樣風景的路途;也因此,我的教學生涯很重要的一個使命,就是讓孩子們看到前方的大馬路。

無關戶外‧而是教育~有感


無關戶外‧而是教育~有感      /彩梁  106.10.18

    上星期三下午與學校老師和家長們共約30人做了一場校內分享的課程,主要是談學校特色課程的實作經驗分享。過程中我只是想告訴老師和家長:「老師必須認真看待與準備每一節課這件事」。因為我一直認為老師用力教學,才是教育最美麗的風景,沒有花俏的汗水很鹹但是閃閃動人

2019年2月25日 星期一

教育也有不確定性原理~參訪自然保育學會


     教育也有不確定性原理~參訪自然保育學會    /許彩梁    106.09.18

~當我們自認為課程引導的過程很精采,孩子的頭腦卻只記得「玩」的體驗;當我們覺得一趟旅程很平淡無奇,但,對某些孩子而言,卻是刻骨銘心的體驗。物理學上的測不準原理,在教育上也通用。

冰雪櫻緣(三)~反思與前進


冰雪櫻緣(三)~反思與前進     /許彩梁  106.07.22

    我們又一次承蒙山神、地衹、祖靈的庇佑,環山部落五天四夜的壯遊行程平安結束。我想,土地公還沒有忘記照顧我們這些教育的傻子。有關這五天的所見所聞,在此略述,我想學生的回饋報告中,應該會有詳細的描述。我僅用此文章,表示對自己負責,對工作團隊感謝,對秋慧主任表達感恩!

生命中的VIP


生命中的VIP     / 許彩梁  106.05.02

~每個生命都會和其他生命產生交互作用,有時,單向的感受特別深,對那個受體而言,給予的人或可稱為VIP

畢業系列文章收錄


畢業系列文章收錄            /許彩梁 106.06.18

前言:我對於106年的畢業生有著特別的情感,這情感或許來自於我們共同努力了一段時間,才達成去澎湖壯遊的旅程;或許來自於壯遊過程中情緒起伏的相互糾結;或許來自於我們曾經共度兩年的自然課與特色課程。不,不是的,兩個人之間會產生特別的情感,不是他們經常在一起,而是因為他們彼此在乎,喜怒哀樂彼此牽連。因為畢業典禮當晚無法參加,我當時寫了一些信件與親師生互動,在此收錄。

老師的等待~一雙鞋子



老師的等待~一雙鞋子    /許彩梁  106.08.02

    ~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是神聖的,這工作很像傳道士、苦行僧,或可幻化為土地公守護著有緣的孩子們;他用心聽聞著每一個孩子的呼喚,隨時準備救苦救難,即使有時被放鴿子或被放了羊,他用同樣的心在等待,等待孩子長大、覺悟。等待他們對自己言行的覺,對人生的悟~

2019年2月24日 星期日

另類的學生舞台~與中和國小戶外共學


另類的學生舞台~與中和國小戶外共學    / 許彩梁    106.07.10-11

        因我要擔任711日中和國小溯溪課程的老師,但為了讓孩子們也能「享受」離東汴國小約25分鐘山路車程的不同社區環境,在該校校長應允借宿教室下,「順便」辦了這次的兩天一夜的活動。此行感謝所有協助的家長、更感謝大自然提供的所有機緣。觀察內容大略記錄如下。

2019年2月19日 星期二

壯遊澎湖~學生心得寫作


壯遊澎湖~學生心得寫作


註腳:底下是澎湖行之後學生的心情寫作,我記得當時跟這群小朋友們說,你們的文筆實在太有趣了,有的是小說家的文體,時空交錯描述得很自然;有的是秘書型的,紀載事件非常清楚;有的是看似文學家實際上是豪放不拘的哲學家。總之,這些文章我仔細看過,非常有意思。我也經常跟孩子們說,你們的心得報告要有「誠意」,也就是這誠意就是這一次的旅費,用心寫你我不相欠,否則你這輩子欠我可多著很……。就讓我們欣賞這群孩子的心情吧!

壯遊澎湖~澎湖之旅「努力」系列說明


壯遊澎湖~澎湖之旅「努力」系列說明   /許彩梁 106.04.25-28

~藍染、枇杷染不僅是藍染、枇杷染;解說也不僅是解說;我們做一件事情是為了成就另一件事情,但做事情的本身就是一種學習,我們透過學習不斷的促成學習;努力的最大收穫在努力的過程,不在結果。

壯遊澎湖~告別童年之旅


壯遊澎湖~告別童年之旅                 /許彩梁    106.04.25-28

~這是一趟告別童年的旅程,我們在澎湖土地上,用澎湖的風、澎湖的雨、澎湖的太陽、澎湖的雲,還有澎湖的文化進行洗禮。澎湖,謝謝您,當青春是未來進行式、未來完成式的時候,我們還會回來,回到觀海亭找尋當年的時空膠囊~

2019年2月18日 星期一

戶外教育公開課~大潭仔科學閱讀公開課

戶外教育公開課~大潭仔科學閱讀公開課      / 許彩梁   106.04.09

    繼金門公開課之後兩天,回到台中不久又做一場戶外公開課。這一次的公開課我選擇了難度比較高的「閱讀融入戶外教育」,完成之後,心裡面其實有點空虛,空虛的來由似乎來自情緒的高漲後的低潮,也似乎來自於這一次戶外教學過程中少了什麼東西,左思右想,原來那東西是「動手實作」。

戶外教育公開課~金門馬山觀測所潮汐的探討


戶外教育公開課~金門馬山觀測所潮汐的探討  /許彩梁   106.04.07

~這一場公開課,我要演示的不是我需要準備很多的教具或教材,而是演示如何利用戶外的環境,培養孩子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2019年2月17日 星期日

戶外教育公開課~遊覽車上的教與學


戶外教育公開課~遊覽車上的教與學             /許彩梁   106.03.27

~遊覽車上如果只是看影片,這種戶外教學充其量是「點」的參訪;善用遊覽車窗外的景致進行和此行相關的活動,那麼交通時間也是教學時間,過程可以是線性的學習,甚至是全面的學習~

2019年2月16日 星期六

戶外教育大小幫手~生態工作者與教學心智圖


戶外教育大小幫手~生態工作者與教學心智圖  /許彩梁   106.03.19
                         
~一般來說經常從事戶外教育的工作者具有通才的特質,可以面對大部分的現況,或引導孩子切入思考環境的角度。但,如果眼前有一位專家,何不好好的運用,幫孩子尋找更佳的學習資源,也是戶外教育者的要務。

2019年2月15日 星期五

戶外教育的後續~提供學生舞台 (九德、瑪麗亞等)


戶外教育的後續~提供學生舞台      /許彩梁 106.03.17

~提供舞台讓孩子展現,也是我認為戶外教育重要的「自我探尋」這理念的一環。但是,一般老師經常給疏忽了,以為收齊了作業就結了一樁案子,實質上,後面還可以延伸許多……

校內也可以做戶外教育~體驗滑輪教學


校內也可以做戶外教育~體驗滑輪教學    /許彩梁  106.03.06

    自然科六下「簡單機械」單元中滑輪教學一般是進行兩個實驗,一是定滑輪實驗,一是動滑輪實驗,並設法從這兩個實驗中歸納出:定滑輪不省力、不費力,但改變作用力的方向;動滑輪省力(甚至歸納出省力一半)但費時,作用力方向和物體移動方向相同。但總覺得在教室內做小型實驗不過癮。

大湖桶枇杷產區特色課程戶外教學


  大湖桶枇杷產區特色課程戶外教學    / 許彩梁  106.02.20


    ~戶外教育的布題可以很隨緣,不一定得像數學解題一般,有許多先決條件然後才能開始作答,通常是一邊做,條件一邊進來,解決了一個問題,然後又出現另外一個疑問。

冰雪櫻緣(二)~壯遊環山部落總報告


冰雪櫻緣(二)~壯遊環山部落總報告        /許彩梁

~任何一次具有冒險性、體驗性的戶外教育能圓滿結束,要感謝的是老天爺和土地公賜予的運氣;學生能否自然、順暢的進行在地文化、自然環境等議題的探討和學習,則要透過教師的引導與教學安排,以及自身的素質因素。

冰雪櫻緣(二)~四天三夜冬令營心得(學生)


冰雪櫻緣(二)~四天三夜冬令營    🍨   學生/嬿羽

註腳:隔夜型的戶外教育帶給孩子們的印象是深刻的,原理很簡單,以這一次四天三夜的學習時數,如不計算躺在教室裡頭睡覺的「體驗」時間,早上起床開始戶外教育模式的記憶體開始運作,一直到晚上十點切換才到休眠模式,相當於一般學校戶外教學(8-16時)辦理八天的總時數,更何況這種「集中學習」(時間集中、生活集中)的刺激,除了身體上的「疲累」外,還有心理層面「思鄉」情結必須跨越,孩子如此,老師也是。

冰雪櫻緣(二)~106年平等國小冬令營 隨行教師側記


冰雪櫻緣(二)~106年平等國小冬令營 隨行教師側記
            /英如 老師

註腳:事隔兩年半重新閱讀這文章發現真是一篇「知音」,有關這一次的教學內容和過程精準描述不在話下,對於「我」的教育方式和理念,比我自己描述自己來得更透徹。沒錯,裡面描述的內容我百分百同意,還有一點我隱藏在教育過程裡面的是~我希望能種下我的思想DNA在孩子的靈魂。

2019年2月14日 星期四

冰雪櫻緣(二)~戶外教育結束圈的操作


 冰雪櫻緣(二)~戶外教育結束圈的操作    /許彩梁 105.01.23

    說穿了結束圈的操作就是一般教學活動中的「總結活動」,但是在這裡提出幾個不同的結束圈的操作方式,讓大家知道,結束圈也可以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訓練表達,進行學習者的自我反思。至於有關推論與批判、思考智能、解決問題的探究訓練,在我的戶外教育操作過程中,在各式活動當中實施,不放在結束圈裡面。

地球科學的戶外教育~以岩石與礦物戶外教學為例

地球科學的戶外教育~以岩石與礦物戶外教學為例  / 許彩梁

前言:雖然我經常用植物作為戶外教育的課程主軸,但是,戶外教育更是體現地球科學教學的最好途徑。話雖如此,大部分的老師聽到「地球科學」的教學,多有一種陌生的畏懼感,我想可能是因為「地球科學」這門學科進入正式教育體制很晚的緣故。正如我高中一年級(73學年度)讀的「地球科學」似乎是國內第一屆實施的時候呢!

2019年2月13日 星期三

戶外教育中的體驗與感受(鐵砧山為主)


戶外教育中的體驗與感受       / 許彩梁 105.11.13

前言:這一篇是好幾次戶外活動的綜合感受的文章,在談「體驗是戶外教育的基底」,沒錯,如果時間不夠進行教學活動時,我會選擇讓孩子直接體驗環境,直接感受大自然,直接投入土地公爺爺懷抱。教學可以之後再處理,但是體驗只有當下,無論風雨冷熱讓孩子直接感受土地,或許孩子會對環境「有感」,未來就會投下支持土地公的一票。

秋心~想和孩子們一起在戶外


秋心~想和孩子們一起在戶外     /許彩梁  105.11.2

前言:我似乎是一位怕孤單的人,去哪裡都要找一堆孩子「陪伴」,也或許在自然中打滾久了,對外界的變化也莫名敏感。這一天的我感到秋風瑟瑟,內心特別淒涼,只好寫寫心情,抒發一下身心靈啊……

金龍山日出、雲海的教學探討


金龍山日出、雲海的教學探討   / 許彩梁 105.10.16

註腳:原本這是兩天自己的野外活動,目的是去南投縣蓮花池地區進行斑葉植物的觀察,晚上順便做蛙類調查,隨性邀請了幾位夥伴和學生一起前往。傍晚下課後大夥兒從台中出發,夜宿附近的露營地,夜間進行蛙調,隔天一大早,因戊益老師的提議幾位老師前往附近的「金龍山」觀看日出,哪知探究與教學的癮又犯,中午再度前往與隨行的同學們做了一番「日出與雲海」的相關探討......

2019年2月12日 星期二

冰雪櫻緣(一)~羅葉尾溪水質監測


冰雪櫻緣(一)~羅葉尾溪水質監測    /許彩梁   105.07.18

    由於東汴國小的孩子在暑假的第一天開始,也就是71日到3日,剛接受溪流調查研習的活動,他們對水質監測包的使用方式已經了解了,所以,我們把監測包帶到山上,也把當時測得的數據(茅埔坑溪)帶到山上,目的很簡單,我們的學習不是一次,而是反覆式的操作、螺旋式的加廣、加深。

冰雪櫻緣(一)~環山部落地圖判讀教學


冰雪櫻緣(一)~環山部落地圖判讀教學     / 許彩梁    105.07.16

前言:105年暑假位於環山部落的平等國小辦理夏日樂學活動,邀請我和幾位自然科輔導團的夥伴上山探勘(備課),由於我是第一次去環山部落,原先規劃僅是「助教」之類的工作,但是探勘的過程中,我發現很多很有趣的「教學點子」,加上我要求「順便」讓東汴國小的孩子參加此活動,讓他們透過壯遊方式體驗異文化、異地風景。因而,從擔任助教的角色,轉換為課程的講師。探路時,秋慧主任交代的任務之一,就是「地圖判讀」,這是我第一次進行地圖判讀,我可得好好想一想如何引到孩子進入地圖的「閱讀」,而且是在實際的現場學習。

備註:冰雪櫻緣共從這一次開始每逢寒暑假固定辦理,總共五次,電影總有散場的一天,冰雪的緣份始終都在東汴和平等。

原鄉文化體驗活動


原鄉文化體驗活動    /許彩梁 105.4.22

註腳:這次兩天的戶外教育活動是太平國小旭斌老師邀約和該班學生「同行」的活動,學校孩子交通方面是搭「順風車」因此節省了不少的費用。來自不同學校的孩子一起學習,可以讓孩子察覺到彼此的差異性,如果老師善於引導,這種敏銳的感受,可以化為理性的認知。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戶外教學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戶外教學 / 許彩梁     105.03.11

註腳:為了避免學校老師認為「戶外等於自然」,平衡一下戶外教育的面向,在教學組的規劃下辦理了這一場「圖書館之旅」,印象中當時聽到一種聲音說「以前去圖書館都找志工來導覽,現在為什麼要老師自己帶,還要設計課程」,因為不是正是場合的提議我不予回應,但心裡面想著「老師如果習慣自己掌握教學內容,才會有教學的主體性」。

2019年2月11日 星期一

大肚山之冬~鐵砧山我又來了


大肚山之冬~鐵砧山我又來了    /許彩梁  105.02.04

註腳:這是兩個多月以前海洋戶外教育(104.11.20)的伏筆,當時我跟孩子提到大肚山或鐵砧山每年乾旱的冬季經常發生火災,很希望帶他們親自看看火燒的現場或觀察剛剛燒過的地貌。但是,團體戶外活動機動性有限,無法像記者般在發生火災的當下衝到現場,只能看機緣是否足夠。這些日子的天空一直飄雨(台中難得冬天下了這麼多天的雨),繳交報名表的時候,我請孩子們「預測」一下當天是否能見到火燒後的草原景觀……

客家文化調查研習營


客家文化調查研習營          / 許彩梁  104.12.20

註腳:筆者從民國86年開始參與太平鄉土教材編輯工作,隔年擔任鳥榕頭文化協會創會理事,由此開始接觸許多社區人士和社團,以教師的身分踏上鄉土研究、自然生態推廣的路途。後來接觸面向延伸到歷史與文化,參與《太平市誌》編纂工作研究所論文也以〈太平地區山坡地土地利用變遷之初探〉作為主題,之後陸續出版許多自然生態和產業歷史的解說手冊。不諱言的,現在已經成為年輕的「耆老」,但是,身為教師我最關心的還是如何把所學、所做的事情和教學現場結合。

海洋戶外教育活動~鐵砧山我們來了


海洋戶外教育活動~鐵砧山我們來了      /許彩梁 104.11.20

註腳:為了讓教師參與戶外教學課程設計與執行,擺脫以往由行政規劃,教師隨行配合的窘境。或許「實驗教育」公開課的帽T可以拿來用一用,因此,以「戶外教育公開課」的方式,讓每位老師都試著在戶外進行教學,畢竟實驗教育強調的是「實際情境」的學習,老師還是要有在戶外教學的刷子才行。

鐵砧山戶外教學行前探勘


鐵砧山戶外教學行前探勘         /許彩梁  104.11.07

註腳:在都會公園「外包」教學式的參訪活動之後,我規劃了一次「海洋之旅」,這一次除了「搭船由台中港」的時間交由船方解說之外,剩下的時間,則由老師們自行規劃教學內容。因此,我利用假日邀約了一次「戶外教學教師行前考察」活動,我知道這是老師的假期,但我經常為了規劃、示範和陪伴等,推展一件事情要多花對方3-5倍的時間,這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工作,但卻很有意思。

都會公園環境教育戶外教學


都會公園環境教育戶外教學            / 許彩梁   104.09.24

註腳:這似乎是來到東汴國小第一次全校性的戶外教學活動,應該是上個學期就約定好的參訪活動。此類型的戶外教學在小型學校通常是「行政規劃」而「教師配合」,為了改變這種習性,這一次我請班級老師利用中午的時間,規劃一下可以融入課程的教學活動。靜瑜老師為了這一節課,特地利用一個假日的時間,到都會公園附近尋找和社會科教學有關的內容,她找到了「碉堡」……。喔,不,我認為她找到了教學者的主體性。

2019年2月10日 星期日

挑戰鳶嘴山


挑戰鳶嘴山      /許彩梁 105.07.05

回顧:鳶嘴山是許多人想爬一次的中級山,因為它經常需要攀爬在石縫或稜線的岩壁上,雖然刺激但也有許多的風險。這一次的挑戰對許多孩子,特別是有懼高傾向的人來說,的確是一趟不一樣的旅程。

給關心本校戶外教育的所有朋友們的信


給關心本校戶外教育的所有朋友們的信    許彩梁   105.06.30

回顧:印象中,這一篇文章最後並沒有「發送」出去,它就這樣子默默的在我的電腦裡躺了好幾年。但,曾經想過的事情,還是跟大家分享,因為生命中每個時刻的想法或許不一樣,但真正的心不太會改變,到現在我還是認為,戶外教育不是經費的問題,關鍵是所有面向都必須緣份具足,特別是「人」與「文化」。

昆蟲電影院


昆蟲電影院     /許彩梁   105.5.13

回顧:由於學校位處山區,這幾年來每學期多半會安排一次夜間昆蟲電影院的活動,雖然活動重複但是每次的學習重點不太一樣,例如:這一次是蟲的幾個「目」的認識、下一次是常見的翹翅目或蛾類等等。地點也不時在變換著,有在學校操場的、有在附近的休閒產業,也有在森林邊緣的,能找到有電源的地方是最好,不然就得自備「發電機」了。

八仙山.谷關.白冷圳戶外教學


八仙山.谷關.白冷圳戶外教學    / 曹秀如   105.05.01

回顧:印象中這一次我好像有感冒「失聲」,兩天的活動硬是靠著麥克風撐著,預知回家無力振筆疾書寫一篇教學心情,於是拜託秀如老師請他就這兩天的所見所聞記錄下來,作為這一趟戶外教育的註腳。

科學閱讀「九份二山」震痕


科學閱讀「九份二山」震痕     / 許彩梁   105.03.06

註腳:我經常利用公務的空檔,例如:班親會、親職教育等,順便辦理戶外活動,這種模式經常吸引平常比較沒有參與活動的學生和家長(很奇怪吧!),但是,這群「顧客群」一旦上癮了,就會持續參加。這種機會雖然不多,但總是有的。

化石雕刻營


化石雕刻營    / 許彩梁   105.02.03


註腳:大多數老師辦理活動時,會事先幫孩子準備好所有的器材,這樣子做其實浪費了很重要的學習要素~「動機」,以此化石雕刻為例,到磨製現場以前,先讓孩子到學校附近的溪邊撿拾化石,一方面可以讓孩子了解學校周遭的特殊岩石資源,另方面在簡單的原則下自己挑選的「石頭」,經過反覆審視很多次,對孩子的意義也不相同。當然,切割化石是一件風險極大的事情,當然是交給專業的人員,但後面的拋光交給孩子用砂紙「手工」研磨,雖然費時但卻記憶深刻。

惠蓀林場教學系列~師長觀課心得(4篇)

惠蓀林場教學系列~師長觀課心得


導讀:既然惠蓀林場兩天一夜戶外教育定位在「公開課」,出發前我提出一個要求「參與的教師和家長」都要寫一篇觀課心得,無論形式為何,就把自己想要寫的內容,用自己的方式呈現出來。因為,我跟大家說,我為了這次的活動付出非常多的心力,孩子也為了這次活動,先前要寫參加想法、事後還要寫學習心得報告,我們既然和孩子一起共學,當然要做好表率,讓孩子也看到自己學習的過程。您或許不相信,從這一次開始,只要和我一起參加活動的教師和家長,回程幾乎都會和孩子一樣,回饋一篇共學心得。

惠蓀林場教學系列~森林調查系列總結~森林之火

惠蓀林場教學系列~森林調查系列總結:森林之火          /許彩梁

    惠蓀林場戶外教育活動的第二天,我選用了「森林之火」進行結尾前的課程,這個課程除了讓孩子體驗「野外求生」,還整理這兩天對惠蓀自然與人文的內涵,是很新鮮而且孩子很喜歡的活動。

惠蓀林場教學系列~森林調查系列之火燒松風山

惠蓀林場教學系列~森林調查系列之火燒松風山         /許彩梁

    我們惠蓀林場的教學活動是從近到遠,從靜態到動態,從白天到晚上,漸進式的將孩子引入自然的情境當中,耐受強度也不斷的增強。因此,當我們探究完「人工林」,差不多也是check in的時候,孩子一約定用20分鐘的時間到寢室打理好自己的行李,並稍作休息。時間一到,組長很迅速的把隊員帶到門口集合,時間是下午4點,我們的下一個目標是「松風山看日落」。

惠蓀林場教學系列~森林調查系列之人造森林的秘密


惠蓀林場教學系列~森林調查系列之人造森林的秘密     /許彩梁

一般帶領戶外教育的老師來到惠蓀林場,一眼望去整齊而單一的森林結構,很快的就會「直接」跟學生解說這是「人工林」,然後說明森林是水的故鄉、森林可是身林的保護傘等,與人工林的目的不太相干的描述云云。我在惠蓀的教學過程,用了兩個小時,只為了認識眼前這一片樹林是「人工林」這三個字。

惠蓀林場教學系列~森林調查系列之設定樹木生長常數

惠蓀林場教學系列~森林調查系列之設定樹木生長常數        /許彩梁
   
1051月筆者帶領東汴國小3-6年級學生進行惠蓀林場的戶外教學,其中一個教學重點就是森林的調查,我們透過森林調查確認對象是否為人工栽種、判斷樹齡與森林的歷史等等。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假設數據就是「樹平均每一年長幾公分」。

惠蓀林場教學系列~生態遊戲:撿豆子

惠蓀林場教學系列~生態遊戲:撿豆子     /許彩梁

回顧:以下是惠蓀林場戶外教育活動過程中的教學心情,這一次的活動是為了推動本校實驗教育朝向深度戶外教育,由筆者擔任兩天一夜公開課的講師、行政聯繫等所有事務,目的在讓參與觀課的師長了解戶外教育不會讓老師非常辛苦,相反地學習是學生的事情,只要老師掌握教學原則,兩天一夜的活動老師也可以和同學們一起享受大自然,一起思考大自然的密碼,一起體驗大自然帶給我們的感覺。在此要再次強調,惠蓀林場是一個非常安全的場域,我在這裡也從許多老師身上學習非常多的教學方法,特別是廖滿英、王世杰等老師,在這裡提供我許多教學的點子,在此感謝他們的指導。

戶外教育資源盤點~惠蓀林場

戶外教育資源盤點~惠蓀林場        盤點者:許彩梁   104.06.30

回顧:如果要找一個安全又刺激的戶外教育場域,除了遊樂場之外,台灣其實還有很多像惠蓀林場一樣的好場域。以下是筆者以惠蓀林場進行場域盤點的記錄,若資訊可直接從網路上搜尋獲得者,在此將省略。

新年數鳥


新年數鳥    / 許彩梁  104.12.26

註腳:筆者自己本身參與蛙類調查志工,每季固定進行實地調查,會順便帶領學生參與,此外,坊間有許多社團經常辦理教育推廣活動,是教師可以切入的戶外教育活動。以下介紹的新年數鳥是鳥會在全國同步辦理的調查式教育推廣活動。

從凝視到透視


從凝視到透視   /許彩梁   104.11.29

註腳:戶外真實情境的學習本身充滿變化與多樣性,同樣的帶領戶外教育的教師,基本上必須因應多變的環境規劃不同的教學方式。底下「從凝視到透視」的教學方式,是筆者無意間冒出來的點子,雖說是無意間發現,實則是平常許多思考的總成。

把孩子誘引上戶外教育的列車


把孩子誘引上戶外教育的列車     /許彩梁    104.10.24

註腳:這似乎是在實驗學校辦理假日戶外教育的第一次,因為校內對於平常日規劃戶外活動尚未形成共識,只能利用假日辦理相關活動。學生第一次在假日參加活動,當然先來個「體驗類型」找個學校附近好玩的地點玩一下囉……

夜間初體驗~仙女地區蛙類調查活動


夜間初體驗~仙女地區蛙類調查活動      104.10.17

註腳:筆者和幾位好友自從民國98年開始,就參與兩棲志工調查團隊,十餘年來固定每季調查兩次不同的路線,仙女產業道路蛙類調查活動是長期調查的路線,近四年開始每次蛙類調查總是「順便」讓學校孩子一起參與,體驗夜的自然並學習蛙類辨識。

高速公路上的戶外教育~遊覽車教學篇(中和世界宗教博物館)


高速公路上的戶外教育~遊覽車教學篇       /許彩梁  104.10.08

註腳104學年度開始,進入東汴實驗小學擔任教導主任,剛開始的生活非常忙碌,除了一般行政業務、實驗教育規劃,更重要的我還想帶領老師進入「實境教學」的路。前面一個多月左右的時間,每天睡不到4個小時,感覺上好像過了一年那麼久。這好像是第一篇戶外教育的心情文章,特別具有意義。我的概念中,無論遊覽車或公車,只要教師願意多思考、巧規劃,無論路途遠近孩子都能學習到窗戶外面的「真實」世界。

戶外教育者的特質~溝通力 (上山採筍)


戶外教育者的特質~溝通力    /許彩梁  104.07.10

    一般老師不太願意帶領戶外教育,除了責任上的壓力外,我想最重要的心理因素就是不好意思在路人前面教學,以及面對陌生環境的莫名恐慌。面對環境的適應性,與面對陌生人群的溝通協調能力,在戶外教育實施過程中是必備的條件。

簡單又好用的戶外教學輔助工具~任務單(海洋公開課)


簡單又好用的戶外教學輔助工具~任務單   /許彩梁   104.04.25

       經常有人問我,為什麼我有辦法常常在戶外進行教學活動,難道不會有「詞窮」的時候嗎?特別是戶外活動需要花費很長時間的準備,我的閒暇時間難道比別人多嗎?我經常回給他們如此回覆:「我花了二十多年準備這一場的戶外教學」。當然,這樣子的回答,可能會嚇跑很多的老師,但實際上也是如此,因為教學的經驗和教學的內容是長久累積下來的結果,特別是教學者本身的人格特質,我一直認為那是與生俱來的,很難學習的。即便如此,我還是要介紹一個好用的戶外教學的工具~「任務單」。

我的戶外教學歷程


我的戶外教學歷程     / 許彩梁

註腳:這篇文章是筆者在進入實驗教育前留下的記錄,是筆者二十多年教學生涯中,從事戶外教學的歷程與想法詳實記載。如今回顧雖然冗長,但卻是為往後筆者在實驗教育四年當中留下諸多戶外教育歷程的序曲。是戶外教育教學者背後的思維,也是戶外教育教學方式流變的前奏曲。

校外教學在臺灣


校外教學在臺灣      / 許彩梁

註腳:這一篇文章原載於《生態台灣》第41期(2013/10/1),筆者認為是了解台灣四百年來「校外教學」與「教育」之間關聯與演進的總說,很適合作為之後諸篇文章的引言,因此收錄在此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