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10日 星期日

惠蓀林場教學系列~生態遊戲:撿豆子

惠蓀林場教學系列~生態遊戲:撿豆子     /許彩梁

回顧:以下是惠蓀林場戶外教育活動過程中的教學心情,這一次的活動是為了推動本校實驗教育朝向深度戶外教育,由筆者擔任兩天一夜公開課的講師、行政聯繫等所有事務,目的在讓參與觀課的師長了解戶外教育不會讓老師非常辛苦,相反地學習是學生的事情,只要老師掌握教學原則,兩天一夜的活動老師也可以和同學們一起享受大自然,一起思考大自然的密碼,一起體驗大自然帶給我們的感覺。在此要再次強調,惠蓀林場是一個非常安全的場域,我在這裡也從許多老師身上學習非常多的教學方法,特別是廖滿英、王世杰等老師,在這裡提供我許多教學的點子,在此感謝他們的指導。

生態遊戲~撿豆子          /許彩梁

    1051月我選擇惠蓀林場辦了一場兩天一夜戶外教育的公開課,我邀請老師和家長一起參與,實際上他們除了擔任交通接送的「司機」任務之外,還得寫下這兩天的心得,這可能是家長寫觀課心得的首例。我要示範的是:掌握一些小訣竅,戶外教育的教學是可以學習和轉換的。
    在進行完「看一眼,找一個」的專注力活動之後,我進行了草地上撿豆子的生態遊戲,這個遊戲是從他人的活動設計中轉換過來的,主要談的是「生物的保護色」。
    一般老師進行這個活動,會特別在超市中找到一樣大顆的紅豆、綠豆、黃豆和黑豆等,之後,把豆子各數200顆(或其他一樣的數量),到了草地老師會畫一範圍後,把豆子平均分散在範圍內,然後進行撿豆子的遊戲、統計、討論,並歸納整理概念。這樣子的準備工作(特別是數豆子),對我而言是很費時不符合我的個性,所以,我把這些事情交由孩子們自行完成。
讓孩子自己秤豆子重量 數豆子數目 培養豆子的「感覺」
    因為超市裡賣的各種豆子大小顆實在差異很大,我就直接拿了四大包不同顏色的豆子,然後準備了一些紙杯和實驗室裡的電子秤(高年級先前已學會使用)。首先,我請四組分別負責數紅、黑、黃和綠色豆子各200顆,每一組只負責一個顏色的豆子,將豆子放進杯子中,並秤紙杯中的豆子淨重。這是準備工作,但是也值得討論。
     過程中,有一組「偷懶」,他們懶得算200顆的黃豆,於是先秤了50顆黃豆的重量是10.6克,然後記錄下200顆是42.4克重。這種以重量來取200顆豆子,雖然和我們的題目不符,但我仍然說「他們的計算方式很特別」。我把四種豆子200顆的重量寫在共同討論的表格中,之後問:「請問哪一種顏色的豆子最輕」。
    「綠豆最輕、再來是黑色、紅色,黃豆最重」孩子們看著表格,輕易回答這一題
    「說說看哪一種顏色豆子最小顆,哪一種最大顆呢?」我繼續問
    「綠豆最小」孩子回答。我問:「為什麼?」
    「綠豆看起來最小顆」我選三年級的孩子回答這問題
    「可以從重量的數字來說明嗎?」我問
    「喔!綠豆最輕所以它最小顆」孩子繼續回答

以上是前置作業,我不必幫他們把200顆豆子事先準備好,而且孩子可以從重量來判斷豆子的大小顆。我趁他們數豆子的時候,把待會兒豆子灑的範圍,用寶特瓶在四個角「圈」起來(偷懶過度,以致於看不清楚範圍)。
大家拚命地在綠色的草地上撿不同顏色的豆子
上述討論之後,我請各組派一名代表,把豆子「平均」灑在四個寶特瓶的草地範圍內。接下來活動分成四輪,每一輪由各組派一名「進場」撿豆子,聽到哨子聲音後換人,如此經過五輪,所有孩子都下場過一次,而,揀回來的豆子要依顏色分別放在四個紙杯中,統計數目。經過統計之後,結果如下:

黃豆
紅豆
黑豆
綠豆
200顆重量(g)
42.4
33.0
38.9
15.7
揀到的總數
33
90
13
22

在共同討論前,我請各組討論「哪些豆子被撿到的多,哪些豆子被撿到的比較少?為什麼?」各組在五分鐘討論後,把結果記錄下來。有一組的報告內容是這樣子的:
「紅豆最多,因為很鮮豔;綠豆很小,又像草的顏色,撿到的比較少;黃豆很大,像土的顏色….
我反問:「根據統計,綠豆最小顏色又像草不容易看到,撿到的數量為什麼不是最少,問題在哪裡?」
「對,但是我們想不通」報告的孩子回答。
「有關綠豆的部分,有一組沒有撿到,有兩組撿到2-3顆,但是其中一組撿到17顆,我們來問看看那一組為什麼撿這麼多」其實剛剛活動進行時,我就發現問題了。
「綠豆是我們在同一個位置附近撿的,那裡有很多」那一組回答
「因為,我們看到灑豆子的阿豪把綠豆灑在同一個地方」他們繼續說
 
各組派代表發表 What How and Why 老師擔任「追問」角色
原來,這個數據不夠漂亮是因為「人為誤差」所造成的,在一連串的討論之後,我再度提出一個讓小組討論的問題:「如果你是老師,這個活動是要學生學什麼事情?」我想,這個教學的概念,孩子應該有辦法透過討論而得知,因為,我知道他們可以的。10分鐘後,我請各組上台報告,記錄摘要如下:
「自然界的食物鏈、自然界的規律、狩獵者的眼力、觀察很重要」
「自然界中有許多小動物,他們要躲藏天敵,所以要找和自己顏色相近的環境
其中一組討論的最到位,他們寫下:「要讓我們知道體積小、顏色和大自然一樣的動物不容易被發現,顏色鮮豔、體積、撒的位置和眼力都和撿到豆子的量有關。」

我要在這裡談的有幾件事情,第一,戶外教育的過程中,老師轉化一下方式,就不必為了準備教材花費很多時間;第二,戶外教育的過程和結果不見得如原先預期的一樣,不必擔心這些問題,只要仔細觀察活動進行,引導孩子理解其中的「變因」所在,任何的不完美都是很有趣的;第三,老師要給孩子的「概念」經常在教學過程中就已經傳達到了,老師只要提供討論分享的舞台,這些「教學內容」自己會跑出來。
兩天一夜的戶外教育操作,由我一手包辦活動的行政與教學工作,這樣子做不是為了顯示自己的能力,我要傳遞的除了戶外教育的技術操作之外,更重要的是告訴老師戶外教育是一件很享受並且有趣的事情,告訴家長戶外教育不僅可以促進孩子的體能與耐受力,還可以促進孩子大腦的運轉與學習。
我還要告訴所有的人,孩子的頭腦比我們想像的還要犀利。
活動最後讓孩子擔任「教師」的角色 後設思考這個活動的教學意涵是什麼


教學模式~生態遊戲
設計適合現場環境的生態遊戲→說明規則→實地操作、記錄→資料分析討論與發表→教師提問與回應→後設認知:了解遊戲的科學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