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間初體驗~仙女地區蛙類調查活動 104.10.17
註腳:筆者和幾位好友自從民國98年開始,就參與兩棲志工調查團隊,十餘年來固定每季調查兩次不同的路線,仙女產業道路蛙類調查活動是長期調查的路線,近四年開始每次蛙類調查總是「順便」讓學校孩子一起參與,體驗夜的自然並學習蛙類辨識。
~每次的體驗,都是初體驗,因為大自然的現象沒有兩個時刻一模一樣,人生不也是如此嗎。因為這樣,每一刻都很珍貴!
對於東汴國小的學生而言,這恐怕是第一次夜間的生態體驗活動。夜間生物們好像懂得我們的期待,爭先恐後出現在眼前,讓我們留下最深刻的初印象。
樟樹林餐廳的水池中,原先有貢德氏赤蛙、腹斑蛙、拉都希氏赤蛙、白頷樹蛙群聚,但今夜,只有「拉肚子吃西瓜」的聲音偶而低沈的叫個一兩聲。會不會是水池的水少了?還是秋天溫度降低了?或者是水池中,出現了一隻「蛙見蛙怕」的恐怖長蟲(龜殼花)?沒有人能明確告訴我們發生什麼事,我們只能猜、想並利用學到的知識理論來推論。
或許水池的草叢中出現了一條三角怪頭長蟲,蛙眾在哨兵的暗號下一致噤聲,連我們眼睛貼近觀察樹葉上的蛙,就連額頭快要碰到他們的時候,蛙兒們寧死也不願意跳開,似乎是惟恐身體微動稍熱後,就會被長蟲感應到,造成小命不保!這是第一個水池給我們的印象,最早,還是眼尖的阿豪擔任我們的「哨兵」告訴大家說:「這裡有一條蛇!」我們才有機會看到牠懶洋洋,緩慢的向黑暗處移動著,似乎在說:「討厭,你們打擾到我吃晚餐了!」。
從水池到溪流旁大約500公尺的山徑上,動物們先後搶著上場,讓我們仔細端詳一番。首先上場的是夜間最大聲的鳴蟲~「台灣騷斯」;接著遠方樹梢上的「領角鴞」悟!悟!悟!的叫著,筆者也跟著叫著悟喔!悟喔!悟喔!一上一下、一遠一近,兩邊就著麼一搭一唱,最後鳥聲和人聲都啞了,鬥得大家哈哈大笑;「皺足蛞蝓」則是以量取勝,派出數十隻小軍團,在山徑上陸續出現,告訴我們今天不要忽略牠的存在,阿傳發現了竟然有兩種蛞蝓,一種有兩根長長的眼睛,一種沒有,我們做了一個小實驗,輕輕碰了正在爬行的「有眼型」蛞蝓之後,阿傳說:「原來是同一種,只是爬行的時候,眼睛會跑出來啊!」對的,蛞蝓走路要長眼睛,人則讀書要用心;還有醋酸蟲~「鞭蠍」,告訴我們「我酸,故我在」,唉呦!大家嗚著鼻子說:「我們知道了,你趕快回到草叢吧」;還有一隻螢火蟲不小心掉入蜘蛛網中,尾部微亮的螢光不再閃爍,像極了急診室裡生命監測器上的心跳圖,隨著想像一陣陣嗶…嗶…的聲音,伴隨著畫面上無起伏的綠色水平線條,宣告著生命即將結束。沿路上還有很多急著上場的動物夥伴們,族繁不及備載,在這裡只能跟大夥兒說聲:「抱歉」,下回請早點上台。
「好痛,好痛啊,嗚!嗚!」阿慧摸了咬人狗之後,刺刺的感覺,讓天生緊張性格的她忍不住叫了起來,不斷製造其他人的恐懼感。原來,是在我用獎卡誘惑下,大家用手臂碰咬人狗的葉面,「享受」一下觸感如何?想不到阿慧一叫造成大家一陣緊張,還好每個人都有隨身藥品~「口水牌」萬金油,擦了之後,阿慧直說「真的有效ㄟ,不痛了」。自此,就不再聽到她哭啼的聲音了。這事件稱為「口水安慰咬人狗」!
溪流的生態觀察是一輩子難忘的經驗,當手電筒照進溪水裡頭,映入眼簾的是許許多多被折射成橘色的粗糙沼蝦的眼球;更有正從蛙卵中奮力扭動,急著見見世面的小蝌蚪。原來,這個季節的溪流像極了神奇寶貝的訓練家,把森林中的梭德氏赤蛙,召喚到溪流開集體婚禮,只可惜我們只見到幾隻遲到的「梭仔」,大部分的神奇寶貝在完成任務後,早就各自回到神奇寶貝球,溪流間剩下宴席後一團團像極了珍珠粉圓的卵,和早生的小蝌蚪。大家把「粉圓」捧在手心的時候,心理想著「青蛙肚子是怎麼裝下這麼大團的卵?」
正在大家忙著打著手電筒在溪流中尋找奇妙的東西的時候,溪旁的小君怎麼蹲坐在石頭上不發一語呢?是不是和誰吵架了?還是又和誰鬧彆扭了?原來,她早已到了「紅眼」時間,黑夜觸發了她的生理時鐘,告訴她「乖寶寶,想睡了,小君妹妹,也想睡了。」小君妹妹的睡意告訴我們,原來快到九點了,我們也該返航了。
其實,大自然每天晚上都上演不同的橋段,隨著溫度、濕度、雨量,太陽東升西落等季節的轉換,每天總有新的劇情,而且這些劇情沒有預先寫好的劇本,每個動物都是演員,按照自己的步調,各自在不同的時間、空間演出與發揮,看似混沌沒有秩序,但有位技術最精湛的導演~大自然,讓大家依序上場、退場,讓看戲的人直呼不可思議。但,別忘了,看似在戲外的我們,其實也是擔任「看戲的人」的角色啊。感謝所有的演員,演出一場精采的夜間生態show!
戶外小幫手~家長參與
1.夜間活動具有比較高的風險,可以的話要邀請家長共同參與,和自己的孩子共學。
2.這一次14位孩子參加夜間觀察活動,另有8位親師共同參與協助交通接送、安全照料,讓教學活動沒有後顧之憂。
3.帶領的教師要先和家長達成默契,家長協助、參與活動,但不干預過多,活動才能順利達成設定的教學目標。
夜間教學活動有許多類型,採取的模式會有所不同。以今晚的蛙類調查活動為例,先前要學生聆聽〈青蛙小站〉的蛙聲,出發前集合再次複習可能會聽見的蛙聲,並說明記錄表的紀錄方式。到了現場仿照調查員,測量並記錄氣溫、水溫和濕度,也記錄蛙的種類、生態環境及行為等。這種參與式的調查,讓孩子有小小科學家的成就感,這模式會比單純的夜間觀察和生態體驗更加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