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櫻緣(二)~壯遊環山部落總報告 文/許彩梁
~任何一次具有冒險性、體驗性的戶外教育能圓滿結束,要感謝的是老天爺和土地公賜予的運氣;學生能否自然、順暢的進行在地文化、自然環境等議題的探討和學習,則要透過教師的引導與教學安排,以及自身的素質因素。
106年1月20-23日東汴國小壯遊團一行21人(包含學生13名,同行師長8名)再次蒞臨平等國小,進行跨校共學的冬令營活動。這次的活動主要教學序列如下:第一天由中橫便道(管制區)上山,在德基水庫與平等國小師生會合,認識水庫與解說練習、中午回程沿途觀察大甲溪與雪山等地形地貌;第二天有神鷹救難隊進行高空垂吊體驗、彰師大教學團隊的科學實驗活動;第三天科學營教學活動;第四天,東汴國小上午離開平等國小,前往梨山、合歡山地區體驗「高地寒冷氣候」。
正式的課程外,東汴國小孩子在我的帶領下,第一天晚上夜遊社區,第二天晚上安排與耆老(哈踴老師)訪談;第二天、第三天的早晨,進行社區的探索觀察活動;第三天夜間,進行結束圈分組報告。
這次活動的名稱是「冬令營科學活動」,彰師大團隊指導的老師群功力不在話下,但是對於東汴國小的壯遊主軸而言,最精采的學習部分是晨間、夜間的「遊學」,最深刻的體驗是第四天合歡山的「寒刺骨」。這兩個部分雖然不是這次冬令營的主軸,但是卻搶了「主題」的風采,成為東汴這次到部落壯遊的精華所在。因此,接下來,我想就我們學習環山「在地」的部分進行教學的說明,我想用條列的方式說明整體特色與教與學面向的反思。
一、難得的冒險行程:指難得的行程,或說孩子一輩子難以再次體驗的行程。首先是行經中橫便道,這條便道在九二一之後因土石鬆動而封閉,而後又在七二水災再次嚴重受損,目前僅供申請核准後方能通行,沿途怵目驚心的大小落石,讓我們體驗台灣地體的自然本質;再來是德基水庫的參訪,我們搭乘直通發電機組的電梯長達200多公尺「深」,且能近距離參觀德基水壩,這應該是除了梨山國中小、平等國小兩所在地小學之外,唯一有機會參訪的外地學校;此外,第二天神鷹救難隊協助在司界蘭溪(櫻花鉤吻鮭原鄉)峭壁上的高空垂吊活動,我想這也是一般人難得接觸到的驚險體驗;還有,最後一天合歡山的行程,我們恰巧搭上了「寒冷」的天候,體會到合歡山莊零下1℃的「寒」,更在更高海拔的武嶺停車場附近,感受零下3℃的「凍」,與夜間凝結在玉山箭竹草原上頭的「冰霰」奇景。這些體驗,要拜秋慧主任的協助,和所有機緣的具足。
二、深入環山歷史與原住民文化:「來環山不可不知環山事」因此,我利用夜遊與晨遊的機會,帶著孩子們「閒逛」社區,雖說是閒逛,可不閒,因為過程中我們觀察、探討環山部落的許多現象和故事,包含:自來水系統、消防系統、社區建築、泰雅彩繪、基督教會、社區生活等,我們也深入泰雅彩虹橋的另一端(墓園)從墓碑上的相關記載,探討泰雅的文化變遷與中橫宜蘭支線的開發等。或許您會認為怎麼帶孩子去那種地方,我要說的是,用正確與嚴肅的態度面對「文化」與「gaga」,墓碑不是禁忌而是平常。特別一提的是,在晨遊的過程中,我們像滾雪球似的,把往平等國小的孩子,一個一個吸引過來,並藉由他們在地的協助與解說,讓我們迅速認識泰雅社區。
三、精采的在地耆老訪談:為了深度探討環山的故事,我請秋慧主任安排一個夜晚到耆老府上進行訪問。我認為,要深入了解泰雅文化或相關故事,一定要進行充分的準備。於是,我透過文本的閱讀讓孩子對高山農業和泰雅基督教議題有了解,並在第一天晚上就寢之前的時間,討論訪談的內容。當天,我們一行人夜遊到哈踴老師家,由於天氣實在太冷,原先設定在屋外圍爐的訪談計畫,移到備有暖氣爐的客廳進行,在1個小時左右的時間,孩子把自己的訪談問題陸續提出來,進行訪談與記錄。問題深入淺出,有問到泰雅傳統文面、有狩獵文化與獵槍議題、有中橫開發的歷史、有日治時代的種種,也有果樹、高麗菜水土保持、原住民酗酒、文化語言認同等等問題,內容相當豐富,大家在一問一答的氣氛中,沉浸在故事與經驗的大海,真好。我想,這種學習模式,或許平等國小孩子還沒有感受過呢,我們的孩子真是幸福。
四、結束圈的操作方式:結束圈是每一次教學活動結尾前必要的操作模式,這一次的操作,我設定四個主軸:德基水庫、夜與晨的社區、科學營、與哈踴老師談環山。四組分別進行四個主軸的學習討論,由我說明各組分享解說時必須包含的參與原則、完整原則、小組特色、學習心情四大原則。操作流程則是:分組討論並繪製報告海報30分鐘、團隊練習解說20分鐘,之後,進行分組上台解說,報告後同學補充學習內容、分析報告優點等等。很幸運的,這又是一次成功的結束圈的操作模式。當晚,住在社區的平等國小同學約10名左右,一起來參與報告或觀摩學習。這一種分組討論、合作學習的模式,只要該校老師經常使用,我想,孩子的自發、互動、共好方式的共學系統,可以建構非常完整。
這四天的行程,我們白天和平等國小一起參與課程,夜宿教室(拜寒冷的天候所賜,我第一天夜間小腿抽筋,第三天大腿抽筋,真是慘痛!)。晨間、夜間則是我們對環山部落的認識、觀察與探討的時間,夜間討論的課程到10點方結束,在這種強力疲勞與壓力式的學習中,孩子因為擔任學習的主體(如編寫者、報告者、訪問者或行動觀察者),沒有打瞌睡的機會。雖然有點慘忍,但,我想唯有透過這樣子的訓練,孩子才能有真正的收穫啊!
不過,在這樣子的強度學習模式,加上想家的情緒已到極限,人性的脆弱一面,也容易被打開,因此,我看到了許多孩子平常看不到的行為,最常見的是面對壓力時,許多孩子用鬧脾氣、不理人或板起一副臉孔的方式應對,忘記了使用「溝通與表達」模式,這是不同心理素質的差異。我認為,這種心理上的脆弱特性,用平常的教育方式不易察覺或改變,唯有透過此類壯遊的學習方式,讓它赤裸裸的浮現,孩子才會感覺到內心的苦楚、開始反思並察覺自己的不足,進而提昇自己的抗壓性與協調性。或許,這是一種斯巴達式的教育,但,我認為在現行的教育環境中,孩子的抗壓性需要在實地的環境訓練,平日校園屬於「舒適圈」,不容易提供這種改變的機緣。
學習要在某程度的壓力下進行,舉例而言,我們提供報告的規則,希望每個人都要參與報告,要有劇情、要穿插表演但不要讓報告失焦…等,這些規則上的壓力能促進孩子積極性的學習。但,這一次合歡上的急凍之行,也讓我修正了一些想法,因為在那種極惡劣的天候下,我們的學習思考被身體寒冷的感受佔據了,對教學而言,只能提供「體驗」的經驗,其餘環境觀察與思考學習的部份,則要等到離開冷冽的強烈感受之後方能進行。或,將心比心,壓力不能大到超過孩子能思考的範圍。
最後,我要說的是,我們之所以能被邀請到平等國小參加暑期與寒假的活動,在於我們能提供平等國小孩子學習的仿效對象,也就是我們具備共學的「價值」。因為,東汴國小的教育模式中,孩子們願意且習以為常的進行分組合作、討論與發表;因為,東汴國小的孩子學習上很專注很自然,學習意願很強;因為我們的家長願意信任老師,讓老師用專業的角度帶領孩子學習台灣這塊土地上的故事。感恩所有的人與所有的際遇,感恩天地與祖靈。
附註說明:第三天晚上在孩子通力合作完成概念圖並進行發表(結束圈的一種形式)之後,平等國小吳秋慧主任希望東汴國小的孩子能寫一封信「勉勵」平等國小的孩子一起努力學習,我們的孩子也「允諾」回家會寫這一封信。我的心中希望這一封信並不是一種地域、文化或學習優越感的抒發或上對下的指導,因此,回程後特地在家長line群組中寫了以下的一段話語,除了請家人協助孩子用心寫此行的心得報告外,更希望他們指導孩子寫這封信的時候抱持的正確心態。
各位家長好:
感恩同學們的合作,感恩所有工作團隊的付出(包含周主任、賴老師還有支援的湯老師、廖老師及太平國小護士阿姨),感謝平等國小的資源分享,感謝老天爺的幫忙。這幾天的壯遊體驗教育又圓滿達成。
我們做的不是替代家長帶孩子體驗台灣的工作,而是專業的教學探究與體驗教育,這才是身為教育工作者的價值。說實在的,我們辦理這趟的活動沒有任何的「任務性」(不是上級交代我們做的,也不是為了執行什麼計畫而辦),很單純的就是「想做」和「利他」,希望孩子透過壯遊體驗更認識台灣的土地,至於他們長大後變成什麼人物,說實在的我不敢有所盼望,只是做一些可以做的事情。有關這趟旅遊的教育意義,我會另外在東汴教育報導中說明。
我對孩子的要求沒有什麼特別的,只想要孩子對自己享受到他人的服務,學習一些感恩並透過付出來回饋。因此,我一貫的原則就是要付出「誠意」,才能參加活動,我不希望孩子沒有付出就參加活動;也正因為如此,寒假期間要請孩子們完成「學習報告」,請孩子以任何的形式進行一項「有誠意」的報告,千萬不要交差了事,並不是因為我要繳交任何報告而請孩子寫這些,而是,透過這樣子的「回饋」讓孩子們懂得「付出才能有所得」的道理,也希望他們對自己的學習歷程負責。如果您能夠協助,請從旁提醒他們盡自己的力量,做好這份報告。
另外,孩子們也允諾平等國小吳主任,要寫一封鼓勵原住民部落學生學習的信函,請他們利用這段時間寫這一封信。我認為,不是因為我們的孩子有多厲害才去寫這樣子的信,而是說,這是反思自己學習態度很重要的歷程。孩子可以用打字、列印後簽名;或者寫在信紙上,在開學的時候一併交給我,以便我寄去給平等國小的孩子們。過程中,您可指導一封鼓勵同學認真學習的信函可以怎麼寫。
最後,要謝謝您們的信任,把孩子交給我、交給我們工作團隊,我不是喜歡囉嗦的人,我不太需要您口中的感謝(這不是我做事的主要動力),我希望獲得的是您們的信任與配合,就是我們繼續沒有「特別目的性」辦理活動的動力。同時,我相信所有的孩子在這過程中,學習的、體驗的,是他們一輩子難忘的記憶。感謝老天爺、感謝土地公,我們又平安完成這趟的教學活動。
許彩梁 上 106.01.23
親愛的宇文,您好:
這次是我第一次參加環山部落的戶外教學活動,我帶著興奮的心情到環山進行部落的體驗,我發現這裡人情味,其實跟東汴差不多,都是很溫馨的社區,環山的很多歷史文化以及自然環境也是非常值得大家學習和探究的地方。
環山還有很多特別的地方或迷人的點,例如:德基水庫、地質地形、櫻花鉤吻鮭、武陵農場,以及以前發生過的事蹟……等等,但是如果沒有人去深入了解過去族人的歷史和文化,環山以後不是就沒有歷史了嗎?
所以我想鼓勵您能更清楚知道自己生活的地方,以前到底發生過甚麼有趣或令人生氣、悲傷的事情,不管用任何方式,可以問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只要能讓你對環山更了解就好了!
就像我在東汴國小就讀,我們有很多時間學習社區的事情,包括這裡的物產、歷史和自然環境,我很喜歡到學校外頭學習有關社區的事情,相信你們也有很多機會學習泰雅部落的所有事情,我們對自己的生活的地方多一層了解,以後長大才能幫助我們的社區做一些事情喔!真的很高興認識你,希望我們國中後,還有機會常常聯絡喔!
東汴國小 蕙君 上
106.2.19
戶外教育不只是全人的教育
1.戶外教育不僅是跨科、跨領域的學習內容,它也是探究環境能力的學習、察覺感受環境的學習、團隊合作的學習、身心靈素質提昇的學習……。因此,戶外教育具備全人學習的特性,特別是在教師以全人教育的教學引導方式下的前提。
2.戶外教育教師本身就是學生學習的對象,教師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會被仿效,戶外教育讓孩子所有面向立體呈現,當然老師的全部面貌也一樣呈現在孩子的前面。
3.戶外教育指導老師不僅能影響學生,還能透過自身全面像的人格特質感動家長們,讓他們反思自己也肩負著教育孩子的責任。進而宇孩子共學,促進親子情感交流。
4.學生、教師和家長三個群體在良性的互動下於公~成為教育的夥伴,於私~產生一家人的情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