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關戶外‧而是教育~有感
/彩梁 106.10.18
上星期三下午與學校老師和家長們共約30人做了一場校內分享的課程,主要是談學校特色課程的實作經驗分享。過程中我只是想告訴老師和家長:「老師必須認真看待與準備每一節課這件事」。因為我一直認為老師用力教學,才是教育最美麗的風景,沒有花俏的汗水很鹹但是閃閃動人。
認真看待每一節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別是人的本性像水一般,總是往能量低的方向移動,有人稱之為「惰性」,但是這種傾向很自然,除非內在還有一股能量來抵抗(逆向)這方程式的平衡。
上上星期校長在升旗典禮時頒發師鐸獎紀念獎牌給我的時候,我告訴學生說這是給菜鳥老師的鼓勵。沒錯啊!雖然教學已近三十年,但我一直覺得我像菜鳥,這並非說我外貌永遠保持青春活力,而是做事情的態度和備課的心態,我真的覺得我是菜鳥,真的!菜鳥的特徵:一、滿腦子緊張的想著下一節課要怎麼上。二、全時準備、吸收外在的東西,成為自己的教學內容。三、想著、做著前面兩件事情。可別誤會年輕的老師都曾經歷這段「菜鳥」歷程,我看過很多年紀輕輕就老鳥心態,然後一直到「老」。
課程分享後,一位家長告訴我:「你的東西要傳承,不然會消失。」我被問到像啞巴吃黃蓮一樣,腦子裡出現O.S.「說來話長」。我在想傳承到底是什麼?是「拖」幾個「師仔」來教個三年半載,讓他「出師」?還是不斷的「宣講」教育的理念與作為?臺灣有很多被稱為國寶級傳統藝師的,他們除了年紀夠長、手藝夠高超之外,最普遍的特徵是他們一直做著很少人願意做的事情,也就是所謂的夕陽工業、基礎工藝等。這些傳統藝師的特質,絕大部分都不藏私(和不外傳的祖傳賺錢秘方相反),如果有人願意「被」傳承,還會想盡辦法解決對方的生活困難,深怕對方做不久、學不久。這就是傳承的現況,熱門的東西或稱為「模仿」、「複製」,冷門的東西通常才會用「傳承」二字;前者的動力是「資本主義」,後者的動力是「社會責任」。
我經常在研習的場合跟與會的教師們說:「一場只有感動沒有行動的研習,充其量只能和閱讀書本一般,豐富你的人生想像,對教學一點幫助都沒有。」傳承也要有人願意「被」傳承,傳承不是傳承者的責任,傳承是受體本身的意願。我們活在地球有史以來最富有的年代,要資訊有資訊、要資源有資源,幾乎沒有東西是「限制」,唯一的限制是自己的內心,其實這樣子說,有點貶抑人的味道,我想如果把「限制」二字改成「選擇」就更貼切了。
一個人選擇過什麼樣子的生活,他就會接受那一種的觀念與態度,而付出該類型的行動模式。例如:你選擇過「工作是為了溫飽肚子」(餬口飯吃),那麼你就會用「最少」的能量達到「最飽」的效果,這裡的「最少」能量是對「工作」的時間或體力付出而言。而這類獲得「最飽」的人們,他們會花費「最多」的能量或金錢去尋覓「美食」、「服飾」或「旅遊」等,這沒什麼工作道德說的問題,因為這就是「選擇」,選擇一種生存、生活的模式。
好了,廢話不多說,有感而發是因為一個朋友最近轉換工作,他告訴我說:「現在這工作雖然錢少一點,但真的太輕鬆了,他可要好好珍惜!」所以,我在想,老師的工作到底是辛苦還是輕鬆呢?笨蛋,重點不在這裡,重點在「選擇」,不是輕鬆或辛苦之間的抉擇,而是價值觀的抉擇。其他行業或許也雷同。
這獎是頒給教育界永遠菜鳥心態的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