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26日 星期二

無關戶外‧是給孩子們的勵志文~兼談讀書的方法


            無關戶外‧是給孩子們的勵志文~兼談讀書的方法   
                                                                                        /許彩梁  106.10.20

~我珍惜人生中國四班的這段機緣,因為這是我人生的轉捩點,讓我走向不一樣風景的路途;也因此,我的教學生涯很重要的一個使命,就是讓孩子們看到前方的大馬路。


    我喜歡用自己的人生案例來鼓勵孩子,我經常告訴他們:「你們將來一定比我厲害多了,想當年我什麼都不會……云云」。因為,我的國民教育階段的課業學習是這階段結束後,國四重考班那一年才開始的,小學6年、國中3年的我,幾乎都在玩樂中度過,套一句年輕人流行的話語~「耍廢」。
    小學二年級舉家從集集搬到太平,父母親為了就是要就我們讀忠孝小學、居仁國中,這兩所大家眼中的名校。也因為這樣,我每天需要來回花三個小時的通勤時間,從清晨540分出發騎腳踏車到公車站,然後擠上沙丁魚公車到台中火車站,之後再步行到學校,當年越區就讀似乎很嚴重,但結果還是沒讀好、考試名次總是倒數十名內。
我小學階段就常偷文具店的筆,欺負鄰座來自台中育幼院(現稱「衛生福利部中區兒童之家」)的女同學,畢業典禮一結束,就夥同幾個同學在巷子賭「海龜」(同學綽號),對他拳打腳踢一頓;國中在放牛班三年,更是壞事、搗蛋事做盡,那時曾經到中興大學遊盪,一時興起大便在塑膠袋,然後往行政大樓樓下正在樹下約會情侶方向「空投」過去、用鞭炮炸棘蟻窩、偷傅園裡的雞蛋等。也曾經連續1個多星期在放學後趁四下無人時,灑尿在同學的抽屜裡(罷淩);或趁星期三下午去搜刮「好班」教室抽屜裡面的好東西。諸如此類荒唐的事情做非常多。因此,國中畢業時,我數學程度大約僅小學四、五年級(連1/2+1/3都會算成2/5)、英文程度更差(26個字母4種寫法還沒認完),聯考的分數幾乎上不了學校,因緣際會選擇重考,隔年考上台中一中,進步200多分,可以說是補習界的奇葩。我就是用這樣的例子跟自己的孩子以及同學們分享,但,忘了跟他們說明那一年讀書的辛苦,造成「我」的經歷,經常變成孩子們的「藉口」,他們總認為時間到了再努力就會有成果,這似乎有反效果之虞,在此補充說明那一年的甘苦並談讀書的經驗。

    你可知道補習班的冷氣超強,連夏天都得帶外套進教室,目的就是讓你「冷靜」下來好好讀書,整個教室氣氛像冬天一般凝結,安靜得像極了K書中心(現在已經被網咖取代了),教室裡頭你只能讀書、寫考卷,不然就是沉浸在自己的想像空間,外表看不出這前後兩類的人有什麼不同,因為他們都靜靜的坐在那邊,眼睛盯著書本、考卷或講台前刷粉筆的老師,當然還有一些很小心的打著瞌睡的人,如果被發現就會被班導拍一下以示警惕。從早上7點半進補習班到晚上5點半放學(記憶中有時還到晚上8點半),中間用餐和睡午覺90分鐘,這就是每天枯燥的十個小時補習班生活。
早上小考完,教室就會傳來木板(聲音大效果好)打在手心上的聲音,因為會有一位從大學畢業沒幾年的隨班導師(這些年很想念她)盯著每一個人的考卷成績。還好,我進入重考班之後,依照著導師交代的進度,認真準備英文、國文等的每一天的進度,記憶中剛開始挨了不少的打,但是隨著成績的進步,挨打的次數逐漸減少,倒是許多同學每天固定領幾根「油條」,到了最後衝刺階段,還經常被導師約談,一整年的日子不好過!
    這一年,我每天清晨五點半起床,用完早餐,大約六點出發,從太平騎腳踏車到育才街遠東補習班,沿路沒什麼車,我會伸手進去書包,把昨晚背過的英文小紙卡拿出來,邊放雙手、邊騎腳踏車、邊看單字邊背,五十分鐘的鐵馬車程,多少可以背一些單字。或許你會說,怎麼不會利用「耳機」來學習啊,歹勢,當時的臺灣還沒有這東西可以用,至少我沒有這資源。你知道嗎,我在廁所間的門板上,貼了許許多多的英文單字的小紙片(當時沒有便利貼這好用的東西,只能用膠水把寫了單字的白報紙貼上),這是讓自己上廁所時,可以利用時間背一點單字用的。當時我學習英文的方式是b-a-n-a-n-a 香蕉,以字母方式強記香蕉的單字,而不是〔bәˋnænә〕用發音的方式念出並記憶,所以英文學會了,卻只會考試(筆試),發音經常輕重音音節不分,同學們經常鬧出有趣的讀法。
    晚上回到家中在書桌前繼續研讀(印象中那一年我老爸沒督促過我要「認真讀書」的字眼,因為成績證明一切),天氣熱的時候靠著一台8吋左右的小電風扇驅趕燥熱之氣,冬天時熱呼呼的白熾燈泡檯燈正好是「暖氣」的來源。桌上的一角擺滿書本、考卷、各式參考書、講義等,好笑的是,那時候我的休閒嗜好就是逛便宜的參考書店買幾本參考書。
你知道我怎麼背這麼多從來沒有背過的知識嗎?以背歷史、地理的人、事、物為例,我先放聲(小聲)讀出課本重點,然後右手握住原子筆,不斷的在白報紙上快速的寫著重點的內容(其實根本寫一些連自己都看不懂的字體;到現在我的手指還經常動來動去,習慣在空中畫「字」呢!)透過「手動」的方式增強自己的注意力和記憶;當然還有其他做年表、地圖,整理表格等讀書方法的應用;勤寫考卷也是免不了的。
當時的我,每個星期可以「寫完」一支原子筆的墨水,大約2個月可以用完一刀的白報紙(當時流行白報紙做計算紙),這是除了考試成績以外,令人振奮且有成就感的事,因為用完了就可以去附近的「福興書店」去購買補充。在每一個讀書的時段(大約70分鐘)結束前,我會把書本合起來,在頭腦裡複誦一次內容,之後再翻開書本,確認剛剛的回顧是否有遺漏之處,完成後,就會很滿意的從書桌站起來,到廁所小解,因為讀書的時候,會不斷的喝水(壞習慣?),尿意當然會是有的啦。這是記憶類型的科目使用的方法。等等,還有最後一招,那就是每天晚上睡覺躺在床上(我大約都是晚上10點半以前睡覺,這時刻在鄉下其實已經夜深人靜)的時候,腦子裡會回憶一次當晚所讀的內容,大約10分鐘後,確認差不多了,就安心的睡著。
    至於數理科的學習,我的方式就是「巴」著老師和同學問東問西。我會利用下課的時間,黏著該節上課的老師,把自己練習題目的疑惑問個清楚(其實是為了撈夠本的心態,因為繳了補習費,所以要問個夠);此外,有幾位性情和善願意分享的同學(好像不多)也是我「附生」問問題的對象,我不斷的問、不斷的弄清楚題目的解法;此外,我依據老師課堂上的建議,把複習考卷上寫錯的題目剪下來貼在筆記簿上,針對這些錯誤的觀念再次複習。儘管如此,數學內容實在太艱深(其實是自己程度太差),我的數學進步仍然有限,但是理化的學習對我而言比較簡單,可能和我會把「玩耍」的經驗和書本內容連結有關,例如:抛物線和自由落體的速度、時間、距離等計算,看似複雜,但我能想像成我以前玩打仗遊戲,丟田裡的土塊或在溪邊丟石頭的經驗,學起來就顯得輕鬆自如了。
對了,讀書進度表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我在聯考前倒數100天(那是每個人緊張的開端)開始規劃自我總複習的進度,我先規劃周進度、再規劃日進度,例如:這周國語要複習第一冊、數學進度要完成第一冊等,每個星期天就是我重新做下周進度規劃的時候,印象中,每週的進度似乎無法達標(可能是我設定目標比較高),造成內心經常忐忑不安。但是,每天還是不斷的朝著規劃的進度前進,而能不能在一周以內用完手中的原子筆(為了享受原子筆沒水的感覺,我固定使用同一支筆)也是檢驗自己是否能達到標準的方式之一。
    回想國四那年,每天過著猛灌「知識」或理解「概念」的日子,雖說沒什麼時間想東想西,但內心總是有種不安定的感覺,也就是沒有歸屬感。那種感覺好像是說「國四」的學生不是學校學生,也不是社會人士,有種不知道自己應該歸屬在社會那個位置的空虛感!還好,經過一年的學習,成績逐漸上升,最後跌破所有人的眼鏡,考上第一志願。我們班總共40人,男女生各半,考上一中、女中的共5位,對重考班而言比例不算高,但像我這樣進步200多分的人,重考班有史以來應該找不到幾位。我認為讀書除了要有技巧之外,意願才是最重要的。有意願有企圖心,書裡面的內容,才可能轉移到讀者的腦中。
   最後我要補充說明,這樣子短時間內學習到的大量「知識」,其實很不穩定,因為,我到高中以後,發現好多東西都聽不懂,好多很基本的東西或概念還會搞混,加上高中學風自由,我又開始鬆散式的學習,所以高中的學習成效很差。我想說,讀書還是扎扎實實的讀,從小一天天的累積,才是最好的學習方式。
我一直很慶幸,我的求學背景和其他從小課業就很優異的老師不同,所以看事情、處理事情的角度也和其他老師不太一樣,這種非典型的教師性格,或許可以從我的教學作為中看到一些端倪喔!


看名次你就會被騙了  放牛班的第1名 二年級就升級到好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