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龍山日出、雲海的教學探討 文/ 許彩梁 105.10.16
註腳:原本這是兩天自己的野外活動,目的是去南投縣蓮花池地區進行斑葉植物的觀察,晚上順便做蛙類調查,隨性邀請了幾位夥伴和學生一起前往。傍晚下課後大夥兒從台中出發,夜宿附近的露營地,夜間進行蛙調,隔天一大早,因戊益老師的提議幾位老師前往附近的「金龍山」觀看日出,哪知探究與教學的癮又犯,中午再度前往與隨行的同學們做了一番「日出與雲海」的相關探討......
基本資訊
日期:105年10月15日(星期六)
上午:六點抵達第一涼亭,觀察日出。(與其他老師)
下午:二點到第三涼亭,探究觀議題。(與學生5名等)
日出時間:日出時間上午5點52分(中央氣象局)
賞日出探討議題:金龍山的雲海和日出的搭配是美麗的,但,這裡為何有如此美妙的搭配?
賞日出時的想法
因前一晚蛙類調查結束很晚,孩子們將近12點才睡覺,所以,隔天5點起床看日出,就由大人群開車前往觀賞,這是我第一次接觸金龍山。
驅車約20分鐘,上山後才發現,金龍山的雲海果真名不虛傳,心裡面想,這現象和昨天晚上蛙類調查時嘴巴呼出的空氣迅速凝結成霧氣(就像冬天的呼氣的情形),以及觀察到菁芳草奈米葉面上凝結的露珠現象,應該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也就是這裡在水氣和溫度雙重條件配合下,造成晚間氣體容易凝結的現象,延續到清晨就形成了「雲霧」。這是一個值得教學的切入點,一定要進行思考與探討。
果然,太陽從遠方三千公尺以上的千卓萬山(3284m)右側訊速升起,我心想,如果一年能在這裡觀察二次以上的太陽日出方位角的觀察,就更棒了,這樣子可清楚確認太陽方位角的不同。
雲海日出是金龍山的特產 (第一涼亭) |
每到一個地方,我心裡面想著的就是大環境的分析與解構,並思索將之轉化為教學的內涵。在這裡,我心裡面存在一個最大的問題,那就是人稱「北格頭、中五城、南二寮」,台灣三大日出攝影勝地的金龍山(於中寮鄉五城村),它有何特殊之處,值得被稱為中部低海拔日出的勝地,當然,其他兩個點也是我未來想去探討的地方。
上午5點35分出發時,天際是魚肚白的景象,大夥兒直接驅車抵達山頂第一涼亭(海拔870m),已經是6點了,超過了中央氣象局的5點52分的日出時間,太陽還未上山頭,我們很慶幸趕上了日出時間。這不正也是一個值得探討的題目嗎?也就是「中央氣象局的資料錯誤?還是太陽偷懶晚起床?」;而腳下雲霧繚繞,高出雲霧的山頭,像極了海上仙山,更讓我想到台灣地理區隔造成的生態多樣性的地理特徵。
6點18分,太陽在山頭後方迅速升起,我錄了一段90秒的影片,其中太陽「全身」出現的秒數大約70秒左右,我想,這部分的計算或許可以作為高中數學或地科整合性學習的議題。賞玩日出,離開的沿途,除了思考如何轉換為教學的議題之外,產業道路旁的肖楠林,也吸引我的注意,我看到了金龍山滿山的肖楠造林地,我判斷主要的樹齡大約是30年左右,這裡應該有一段造林或土地利用變遷的故事。之後,我查詢網路有關山名由來的相關的訊息,但肖楠造林的年代尚不得而知。這一段在教學上因為尚未掌握到確實的記錄或閱讀文本,因此,留待下回再進行課程的設計。
和孩子一起探討
孩子的頭腦需要給一點壓力,才可以刺激出他們思考的精華,因此,下午再度出發前往金龍山之前,我先給他們看上午拍攝的90秒影片,然後丟出一個主要的問題:「到那邊的時候,在觀察之後,請提出3個金龍山日出雲海那麼有有名的可能因素」,能提出想法的人可以不必寫心得作業。(他們已經習慣和我出門就要教心得作業)
原先我們規劃到金龍山最高處的一號涼亭,但搭乘的車子似乎馬力不足,為了不讓它太操勞,臨時選停在第三號涼亭處(海拔約800m)進行觀察。孩子們一邊欣賞風景,一邊觀看涼亭的地圖,一邊閒談、討論。十分鐘後,集合這5位孩子並進行探討。以下是孩子初步推論的:
一、這裡的日出很有名和這裡能居高臨下有關,因為中間是盆地地形(蓋稱為魚池盆地),對面有高山,日出從山的後面出來,所以看得很清楚。
二、這裡的海拔比我們學校那裡還高,雲霧比較容易形成,盆地也容易聚集雲霧。
孩子能有以上的思考,我認為足夠了,至少這也是一般的大人能想到的基本理論;但我認為對於「雲霧」這一件事情,有一個相當重要的因素,一般人是比較少思考到的。所以,在他們提出第二個思考之後,我順勢引導到昨晚露珠和吐氣的經驗,我提出認為這一帶的濕度之所以那麼重的原因,除了剛才談的盆地地形的凝聚、高山的阻擋效應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我們遠方右側(被地形擋住,但地圖上有標註)在水社大山的下方,有「日月潭」的緣故。
潭水日夜蒸散的水汽被包覆在整個盆地環境當中,旁邊又有高山擋住,雲霧不易被吹散,晚上當溫度下降,就變成了雲霧凝結在空中。而今天的雲霧上緣大約海拔750公尺左右(從「海上仙山」的相對海拔位置估算),而此雲霧的高度會隨季節、溫度不同而變化,基本上在此賞日出遇到雲霧的機率很高(原因已分析),台灣其他兩處低海拔賞日出的地點,是否具備類似的特徵,待往後考察探討。
後記
此行原先是自己的斑葉植物觀察與蛙類調查行程,非屬教學行程,原是享受體驗環境的活動,但身為教師的我不知不覺教起學來,滿腦子也都是教學的點子。這一趟金龍山之行,讓我深深感覺到「日出和雲海」可以結合地球科學、物理、地理、植物學(肖楠)甚至許多人文的教學探討,如果有機會我將準備地圖、指北針、海拔高度計(手機可取代)、閱讀文本、氣象資料等等教具,進行更深度的教學活動。
附件一 自由時報 2008-08-01〈中部〉前魚池鄉長陳金龍
陳金龍是日治時期的「魚池庄庄長」,台灣光復後擔任魚池鄉第一屆鄉長,清廉自持,樂善好施,捐出土地4千坪興建公所廳舍及網球場。
陳金龍為了推動基層建設,努力爭取仙楂腳段山坡地,並設置苗圃培育杉木樹苗,廣植杉木110多公頃,杉木長大就砍下出售,用此經費建設地方,1946年出差搭乘窄軌輕便車返鄉時,不慎翻車傷重死亡,享年64歲,地方為了感念他,在公所門口豎立銅像紀念。
題取訊息
1金龍山為紀念前鄉長陳金龍而名。
2.金龍山早期是鄉產,且進行杉木造林。
附件二:金龍山觀景圖